close

getImage (2)  

 

 

 本書致力於探討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自傳性記憶」,包括以視覺影像為大宗的最初記憶、氣味∕滋味與記憶的關連、刻骨銘心的記憶,並闡釋了與自傳性記憶相關的各種大腦謎團,包括似曾相識感(Deja vu)、閃光燈記憶、懷舊效應這些我們或多或少經歷過的體驗,更生動探討了瀕死體驗、學者症候群、絕對記憶等各類文學、電視影集、電影熱愛的特例題材相關分析,以及腦損傷對記憶的影響等現象與問題。

 

  從兒時倒背如流到年邁時轉頭即忘,從記憶的形成到記憶的磨蝕,
  此間種種問題注定會來到我們每個人面前。

  為什麼當青春不再,總是新的記不住,
  塵封已久的往事卻變得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但想起的、記住的,都是真的嗎?
  而那些想不起來、忘了的,還找得回來嗎?

--------------------------------------------------------------------------------------------------------------------

 

 

  曾幾何時,遙遠的過往無一倖存,人逝物非,但依然有東西留下來,靜止的,孤立的,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更飄渺,更堅持,更忠誠──氣味和滋味長久以來守在這裡,像靈魂一般,隨時準備予我們提示,等待與期盼著屬於它們的時刻到來,在一切灰飛煙滅時……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我很喜歡這句引用。

 

這本書我很喜歡,主要是因為它讓我覺得很美。

作者用很多譬喻或是理論去說明記憶的脆弱性,文字相當漂亮,充分把握到記憶那種虛無飄渺同時又主宰著人心的特質。

但唯一的缺點,本書我實在是太久以前看的了,當時因為懶惰所以沒馬上寫下心得,現在回來只覺得「WTF?????我真的看過這本書嗎?」

 

所以變成只記得:本書我記得我很喜歡,但我不記得裡頭在講啥。這樣的狀況。

 

只能說人的記憶果然很虛無飄渺。

 

印象中好像有幾段討論恐怖伊凡的地方...........這部分雖然算是很多都知道的常識看看到這樣配合理論的說明仍感到相當有趣。

 

這本書在理論部分,據說寫的不算深了,許多書都論述得更深入。我是因為沒看過其他書所以覺得還好,但這本書有種文學性的筆法,這是跟純粹的科普著作不太一樣的地方。

之前看這本書是跟人借的,基本上會想買來收藏,如果到時重新看完了,再用新的記憶重新寫一次心得好了 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asakitobi 的頭像
    murasakitobi

    缺鈣收音機

    murasakito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