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太多人渴望預知未來,但什麼是真正的「預知未來」?

  但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真的能預知未來,看見自己未來的一生,看到生命中點點滴滴的幸福甜蜜,可是有一天,你會遭遇可怕的災難,而那卻是你絕對無法逃避的,因為所謂的未來,真正的定義是即將來臨的既定事實,是已經實現的未來,再也無法改變,只能一天一天照你看到的那樣過下去,直到那天來臨……那麼,這樣的人生,你要怎麼過?

  你真的想預知未來嗎?

  也許,看不到未來,才是真正的幸福

  因為你還有機會寫下不可知的、有無限可能的、妳一生的故事

 

以上圖片與簡介皆截自博客來

 

-------------------------------------------------------------------------------------------------------

 

 

首先,我必須先謝謝鸚鵡螺,願意引進這本我渴望很久的書,同時也感謝譯者,非常用心地把高難度的原文翻成淺近易懂的中文

 

接著我要開始抱怨了,

 

 

 

你他媽的為什麼要在書名拼命劇透

 

 

我說真的,我不管這是編輯的要求還是出版社腦洞或是翻譯的想法,總之不論是哪個環節出錯,結果都造成了,造就了這個他媽的拗口難讀同時還爆雷的書名,我看到書名時簡直是大崩潰

 

編輯你真的覺得這個暴雷的書名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嗎????至少我是不行。我只覺得這書名讓我覺得很不愉快,被強制劇透爆雷真的非常不爽

 

更別提原著名只是簡單漂亮的一句:Story of Your Life

到底是哪來的idea想把story翻成預言?????真的是夠了喔。

 

 

還有我要抱怨一下,書封真的很醜。

 

比方說,

出版社居然直接把得獎紀錄印在封面上了ㄋ

 

你說咦??沒印在書腰上嗎

 

當然有啊

 

不但書腰上印滿滿的得獎記錄

書封也印了

 

 

!!!!!!!!!!

 

 

 

到底是有多怕沒人注意到這本書得過多少獎

書腰跟書封都把得獎記錄印好印滿

書背則是用大概新細明體10大小的字寫滿每篇故事的簡介

下場就是LOW    超級LOW到不行   只比洛克靈異偵探社好那麼一點點

 

話說還有封面那顆眼睛

OMG怎麼可以這麼像B級科幻恐怖片的封面

淦真的太雷了~~~~~我給本書封面0

 

 

而且不論作者簡介還是廣告都要一直強調作者是台灣人的孩子是怎樣???

這很重要嗎???

出版社到底是對台灣人多沒信心,攀親帶故到這樣,真的很可悲欸 

 

只能說封面真的太醜不太想看  比起來中國版的封面好看多了

 

如果不是因為我很喜歡原作,不然我在書局看到本書一定馬上快步離開,同時心想「天啊好醜的封面喔,感覺很難看」

 

 

好的抱怨完畢,來寫寫心得吧

 

我之所以想買這本書是因為當初看了〈你一生的故事〉,覺得非常美又感人,在精巧別緻的結構下探討人生必然之悲愴與哀慟,讓人印象深刻,後續查了相關訊息,發現中國有出版本書,且獲得相當好的評價,所以就更期待了。

 

實際看了這本期待很久的書,怎麼說呢,

 

撇除你一生的故事的這個招牌作之外,

其他故事也是非常的……..amazing?不知該怎麼形容,簡單來說,就是個超乎語言能力能表達的奇妙與不可思議

 

在剛看完的當下,我很難去說明我的感覺,我覺得很多篇故事都非常的奇詭獨特,絕不難看或是悶,反而充滿詭思奇想,讓人大開眼界。但要說感人或是精彩又不是,就是……就像是你到了外星球,看到你從未見過的色彩,雖然你很想跟別人說明你看到的顏色,但也只能說出類似「嗯……就是有個很特別的顏色,要說美或是醜也不是,有點像紅色但又有點像藍色但又有一點點綠色跟黃色的感覺ry」那樣,我想當初歐洲第一個吃到巧克力的人大概也是類似的心情吧()

 

 

但不能否認,本書各篇不論是在構思、發展或是設計上,都相當特別,是個讓人嘆服其想像力的精采短篇集

 

以下寫寫各篇心得,劇透當然有

 

妳一生的預言

心得請見:http://murasakitobi.pixnet.net/blog/post/450851276-%E5%A7%9C%E5%B3%AF%E6%A5%A0-ted-chiang--%E5%A6%B3%E4%B8%80%E7%94%9F%E7%9A%84%E6%95%85%E4%BA%8B

()

 

我看了台版的結局.....我必須說我對這翻譯不滿意 

原文最後一句是這樣的:To make love, to make you.

很簡單,很漂亮。

再看看鸚鵡螺出版的版本:
我們手牽手走進屋裡,做愛,做出我預知的妳。

 

OK,說真的台版翻譯得很不錯,流暢,優美,但就這個BUT!!!!

好端端一個簡單漂亮的句子,你為什麼偏偏要補上一個"預知"兩個字!!!!!!!!! 

 

淦我崩潰!!!!! 

 

一點也不美!!!真是夠ㄌ!!!!到底出版社有多FOCUS"預知"這個關鍵字!!!!~~~~

 

我真的很不想表現出一個原作廚的樣子,但加了預知兩個字就整個跳痛(妳是在做手工藝陶土嗎)噢我真的很崩潰~~~~~

 

比起來中國版的翻譯還比較好
我把他的双臂从我身上拉开,我们手拉着手,走进房间,做爱,做你。

總之我很想把預知那兩個字塗掉,崩潰

 

 

巴比倫之塔

我很喜歡巴別塔的故事,人們蓋了通天高塔想張顯人的權力,忤逆上帝的結果是上帝變異了各民族的語言,並使他們分散到各地。這種帶有寓言與警戒式教條的傳說一直以來都讓我感到非常著迷。

 

這故事一開始很正經的在蓋塔,因為我對於〈你一生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科幻」,所以我一直很篤定的以為本書是個科幻作,結果才看兩頁就看到奇幻發展時,我整個就是ㄍ黑人問號臉(

 

雖然變成奇幻作,但卻也含有知性理性的成分,像是一些工程學或是生態的合理推算,生活在高空的人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題材,而塔蓋到月亮跟太陽旁邊時,整個故事風格更是變得超有趣XDDD

怎麼說呢,就是個正經嚴肅的胡言亂語之感()

看到大家專心一致、扎扎實實很用心地做出奇幻小說中才會做出的奇妙舉止,但又嚴肅認真的一點也不奇怪,這種拉扯中的矛盾感在本書很多篇都有出現,非常特別

 

最後結尾如我所料,礦工砸破了天,最後通過水庫後返回地面,於是我們發現這世界是個頭尾連接在一起的圓,這樣的奇思妙想某方面來說竟相當合理,許多關於宇宙的討論都提到,宇宙不斷的在擴張,同時宇宙本身是可折疊的,也許等我們超越宇宙的瞬間,會發現自己正身處於地球上,這樣的幻想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智慧的界線

本篇原名是understand,翻成智慧的界線亦無不可,但我更喜歡原本的名字,非常貼切的講述了整個故事與最後的結局

 

這篇故事算是在故事結構上最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只是結局可能要大改)

 

講述有個重度腦死的病患,在新的科學醫療幫助下甦醒,並且獲得了超越人類極限的智慧(嗯?露西4ni?),在他用各種精巧手段閃過軍方追緝後(此段頗有碟對碟與鬥智的趣味),他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對世界結構的追索,而在最後他面臨了一個危險的邀請,與他一樣意外獲得超高智慧的另一個人,找上他了……

 

我很喜歡作者去討論超高智慧體的必然變化,像是擁有了可以隨心所欲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剛好想到以前9S也有相似描述),還有語言難以表達更高思維的部分,正好討論了語言與思維的彼此關係。人類因智慧而造出語言,而語言更發展了我們的智慧(卻也箝制了其他體驗與更深的思維),故事中的超級天才人一心一意想要發展他對世界的研究,於是創造新的語言,並且試著去寫一個可以反映出世界結構的長詩,最後他更獲得能隨心所欲改變並洞悉自己人格、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一切的進化描述是如此理所當然,這樣的超人有可能實現嗎?至少姜峯楠說服了我,讓我覺得這一切的變化是非常合理的發展

 

最後結尾非常有意思,兩大智慧的交鋒,由實用主義戰勝唯美主義,交鋒的過程如同最高級的電腦在進行程式高速運算互搏,意識因為本質的改變所以變得可以被自己給理解,也正因為理解了而遭到毀滅。最後雖然我還是不懂,不過主角至少是懂了。

 

 

除以零

同樣不是很好理解的故事,我在想我會看不太懂是因為這個故事太玄,還是單純是因為我自己數學太爛()

這個故事以一個用數學證明世界無意義的數學家為主體,演出她與她丈夫對於愛與對於世界的一切虛妄之認識,最後兩人心意相通,也正因為他們真的心意相通了,所以也注定了他們必定會分離的結局

 

 

七十二個字母

這個故事非常奇妙,完全體會到了「我是個歐洲人我第一次吃到一個叫巧克力的東西我覺得它苦苦的但又甜甜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的味道!!!!」ㄉ感覺

 

故事一開始很正經的在做實驗,實驗內容是:怎麼幫一個泥偶取名字好讓他可以自己動。(爆)

 

接著你在故事中,看到了:

一群科學家討論該怎麼幫自動偶命名好讓他們執行更精細的工作……

人道主義家想要幫助紡織工人,他的目標是製造出可以複製自己的自動偶……

雕塑師覺得自動偶的自我複製成功會讓他們失去工作,所以爆跳如雷……

某貴族招募了一些傑出的科學家,研究怎麼用人類精子跟卵子進行單性生殖(透過命名的方式)……

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再過三代就會絕種了,一定要在那之前找出人類的名字!!!

命名師們討論熱力學() ……

命名師們討論物種進化………………等等等。

 

簡單來說,從頭到尾我都處在,你們在共啥小???的狀態

 

雖然故事發展跟故事人物的思想和作為都頗為科學,但前提卻是一個超奇幻的概念,這種感覺與英倫魔法師那種偽歷史平行時空完全不一樣,而是一種,很奇妙的好像真的發生在身邊的偉人科學小傳,大概就是三百年前的人撿到賈伯斯傳的感覺吧()

 

故事中人的完全不認為也沒意識到自己的奇幻成分,很努力的用科學的方式想要拯救這個世界。在最後結局命名師終於頓悟了!!知道怎麼做才能拯救必定會在三代內滅亡的人類,答案是,創造出可以複製自己名字的名字就好啦(??????)

 

雖然故事架構十分清楚,目標也十分清楚,但設定完全搞不懂,但又意外的合理且有趣。我想故事中的名字,大概有點類似程式的概念,或是DNA的概念吧。

 

 

人類科學的演化

雖然裡頭的科學討論完全吸收不能,但意外知道想表達啥的超短趣味小品XD

這篇仿照科學期刊的模式,討論科學存在的價值與必要性。而整個後設世界觀則是在一個有「超人」出現,人類的智慧完全難以匹敵但彼此卻自在相存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中,科學與科學家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這便是本篇的主題。

 

 

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

這篇我很喜歡!!!

但不是因為被感動或是被劇情震撼,純粹是因為「靠這世界觀也太妙了」的奇詭感覺,整體故事概念非常怪異又有趣,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故事設定在一個天使會降臨賜福的世界,天使翩翩降臨,用神跡治癒了癱瘓的人,並大喊頌讚神的威能後升天,升天前的雷火讓一些衰人被劈死,就是一個救3個人死10個人的概念,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個老婆被劈死的倒楣鬼

故事中的天堂地獄概念也非常有趣,全心全意愛上帝的人可以上天堂,不CARE上帝的人會下地獄,但地獄並不可怕,你就是恢復成跟人間時一樣的狀態,在地獄裡過沒有上帝的生活。

淦聽起來這地獄還滿不賴的耶,話說現在的地球不就是個地獄中的狀態嗎(可能故事中的地獄還好一點)

主角最衰的不是老婆被天使下凡給波及而死,而是他虔誠的老婆上天堂了,偏偏主角尼爾是個完全不在乎上帝也不愛上帝的人,因為他太愛老婆想跟老婆在一起,所以逼不得已之下只好展開行動,努力讓自己愛~~~~~~

淦真的好慘,本作最慘之人無誤。

 

故事中有提到許多非常有趣的奇幻點,像是天使會下凡是一例(從敘述中可以感覺根本就是一群移動天災),死掉的人會顯靈是一例,死掉後靈魂是上天堂或下地獄還能全程實境秀,親眼看到對方是往上升或是往下掉,地獄還會定時打開供民眾欣賞(故事中是描述你會發現地板變成透明的,往下看可以看見大家在地獄中平凡生活的樣子)

 

除了超級衰人尼爾之外,這篇小說還有兩個對應的腳色,一個是珍妮絲萊莉──雖然遭到天譴(ㄓㄨˋㄈㄨˊ)卻一心一意愛著上帝並多次領受賜福之人,以及伊森米德──渴望愛上帝但遲遲無法確立信仰的人。相異其趣的三個腳色都為了得到天啟而行動,他們聚集到聖地,尋找能夠堅定自我信仰的機會。

 

最後的結局非常的殘酷。

因為看見聖光而愛上了上帝,但尼爾仍舊被打落到地獄,他在地獄受著更深重的折磨,他是如此愛上帝,卻永遠被隔絕在上帝之外。

 

但即使如此,他仍舊愛。

 

這故事的概念出自舊約的《約伯記》,《約伯記》講述一個衰毛狗屁的義人的故事,因為他太愛上帝,所以上帝跟撒旦打賭時,約伯被拿來當成考驗的對象,他失去了一切,卻也因此驗證了他對上帝無條件的愛。這個故事其實在說明愛與信仰與謙卑的純粹與絕對,以及痛苦其實是撒旦考驗的概念。不過看在現代人眼中滿變態的,讓人覺得上帝是個超級鬼畜抖S,故事最後約伯重新得回賜福,但這篇小說中的尼爾則依舊什麼都沒有,而那絕對不曾埋怨或質疑的愛,更完全體現出基督教的基本教義,那就是所謂的因信稱義。

 

不過有趣的是,《約伯記》中彰顯了約伯持有的愛乃是出自內心的自主意志,但這篇小說中因聖光而湧出的愛,乃是一種因外在緣故而刺激並觸發的信念,這份愛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兩者是同一種東西,起因卻完全不一樣。

 

故事中蒙福的珍妮絲萊莉失去了因辯證而得來的愛,得到了完全而純粹的信仰;伊森米德得到天啟,知道上帝的存在就是人之所以要信仰的理由;尼爾則被改變了一切,全心全意的愛上帝,卻也完全地被偋棄於上帝之外。三人都一心愛著上帝,卻面臨完全不同的三個結局。

 

在閱讀本書時,我一直在想到底作者姜峯楠是不是基督徒。不論是或不是,他的故事都稱得上異端,但同時卻又是如此深刻的考察人與神的關係,讓人感到畏懼又感傷。

 

 

 

看不見的美

跟其他篇比起,這篇非常的平易近人(爆),坦白說我覺得以「劇情好懂程度」來說,各篇排行是:

(最好懂)巴比倫之塔>看不見的美>妳一生的預言>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七十二個字母>智慧的界線>人類科學的演化>除以零(看不懂)

 

但如果以「作者的意圖」作為好懂排行,則變成:

(能理解)看不見的美>妳一生的預言>巴比倫之塔>七十二個字母>人類科學的演化>智慧的界線>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除以零(完全不知作者想表達啥)

 

整體來看,〈看不見的美〉都是排在前段班的,能看得懂真是太好了(泣)

 

這篇以各人物視角與訪談、演講資料,構造出一個人類發明了「美感控制器」的世界,這個世界人們可以藉由關掉大腦對外表美醜的判斷力,全面進入一個只看心靈之美~無相貌歧視~外貌協會必須被迫遣散~~的烏托邦世界。

 

故事中對於美醜、美感判斷之必要、控制對美的感覺之道德倫理去進行辯證,故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個從小帶著美感控制器的女孩的視角,她在拿掉控制器後才發現自己很美,也發現自己過去的男朋友不帥,但她還是愛他,她試圖用自己的美貌去讓對方重新愛上自己,卻在最後發現自己意圖的卑劣,並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整體來說故事很簡單,但對美的必要之辯證相當有趣。而也不能否認,有個正咩女主角在,還真的影響了我對這故事最後的抉擇之觀感。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很特殊的短篇集,要說好看精采並不是,但相當少見,帶有文學的質感與奇異的思索,設定詭妙,故事發展更是完全無法預測,最讓人覺得特殊的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不論哪篇都難以測度,卻也充溢著哲學性的反思與難以言喻之無解,無序的發展卻隱含知性的辯證,非常獨特。

 

結果最喜歡的果然還是你一生的故事這一篇QQ(真的好感人)

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也很喜歡、巴比倫之塔與七十二個字母是設定吸引我,智慧的界線則是覺得題材很有趣

 

不論如何都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asakito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