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卡蘭坦斯蓋普恩基地  格主個人無償提供 科幻中篇翻譯

翻譯連結請見:https://krantasblog.blogspot.tw/2016/06/story-of-your-life.html#more

 

 

-----------------------------------------------------------------------------------------------------

 

 

會發現這故事純粹是個意外──因為網友介紹,所以偶然有機會看到卡蘭坦斯大的翻譯,看完之後驚為天人,特地去找了原作,卻發現台灣的進書管道都顯示沒貨,真希望台灣也能引進啊!

 


這絕對是我這幾年看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科幻中篇作品,非常的哀慟、深刻,徐緩展開的文字,看似很硬的語法和科學辯證,總和成一種絕無僅有的印象,細微堆疊的不明情緒在最後終於了悟時,真的讓人難過的不得了。

這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異星入境》,剛剛去查發現好像已經上映了(???),不知道跟原作劇情差異多少,看IMDB評價很高應該是滿不錯的,想抽空去看看。

 

電影預告,看起來質感不錯。

 


故事很簡單,訴說一個優秀的女性語言學家,接受了去學習外星人語言並與之溝通的任務。在溝通的過程中,她的思維方式被外星人給改變,而這溝通的過程,又與她的婚姻和家庭的相關回憶互相纏繞,最後連成一個圓。

 

這故事最傑出的地方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哲學感──自兩端出發,在知道未來與過去的前提下,藉由選擇與行動,去實現「已知的未來」。這種把時間感泯除、過去未來縱橫交錯的感受,在這個故事裡,藉由「故事結構」、「人物對話」、「回憶追溯」去同時表現。最後如一個環形般重新歸結於原點。非常厲害。

 

也因為早就得知未來,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讀者會從茫然與未知,慢慢體悟到主角想要訴說的主題,在最後一切都明白的瞬間,把故事開始的感受重新再倒轉一次

這種演出手法絕對不是第一次看到,但作者姜峯楠把語言形式、科學理論與這種講述結構結合,呈現出相當完美的效果

同時又精巧的討論了幾種哲學觀:像是人類如何認知未來,認知形式與語言的關係、語言結構的發展過程、科學理論的反面解讀,以及最核心的時間觀的重新詮釋,此處甚至帶出了一種佛學的風味──

我不知該如何說明,但無疑在思想深度的挖掘上這故事讓我得到很深刻的感觸,結合主角的生命經驗,以及主題「妳一生的故事」,更讓這故事充滿溫度,令人悲傷。

 

這篇小說主要分成兩個部分:順序型的「與外星人溝通」,以及順序隨性跳躍的「與女兒相關的回憶」

兩段內容互相交錯,偶而會達成主題的呼應與連貫。

這部分的連接做得很好,更讓記憶那種難以捉摸的飄忽感、以及思想倏忽移動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更與故事中反覆強調的「已知未來的行動方式」主題有更貼切的展示。

 

底下心得含有劇透


故事中「與女兒相關的回憶」是以追溯的口吻去說的,「與外星人溝通」則是按著時間往下,所以其實當初我在閱讀的時候沒有想太多,我一直以為故事順序是:
 【生下女兒、與女兒的點滴回憶】→【女兒死亡,接下與外星人溝通的任務】

但實際上看到最後我才了解,故事順序是:
【接下與外星人溝通的任務】→【生下女兒、與女兒的點滴回憶】→【女兒死亡】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不知道是作者有意為之的操作還是我自己誤會 囧 ,但不論如何造成的效果相當明顯,開頭時的對話,與最後結尾完美結合,讓我感到相當震撼。

故事一開始「妳想不想跟我生寶寶」的提議,連接到女兒「妳把我生出來,就只是因為妳能得到一個免費女傭」的抱怨。

事件的開頭:太空船出現,接到任務的電話,連接到收到女兒過世的訊息。

外星人出場,與「七腳族」嘗試溝通時產生的語言迷障,連接到女兒剛學習說話時雙關詞的使用錯誤……等等。在故事中舉凡皆是。

 

類似的連接,讓故事線索綿密且互相統合呼應,中間適當放入一些訊息,我們因此知道了主角當初婚姻失敗的可能原因、女兒的性格(強勢、積極、勇敢冒險)、主角的新丈夫、女兒與父親的互動……

看似無意義的細節堆疊,在最後引爆出深沉的感情與悲傷。看完後順間了悟,許多瑣碎不重要的細節與選擇,也藉由故事結構的倒錯,變得擁有意義。

 

人的思考可以賦予無序意義。

 

我特別喜歡主角描述七角族語言系統的過程,真的呈現出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物種在思維上和人類的差異,七角族的文字描述更是迷人:

 

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文字,反倒更像一群精緻的圖案設計。語標沒有以橫排、螺旋狀或任何線性方式排列;趴噠和呸呸在寫句子時,會盡可能把最多語標塞進一個龐大的圖塊。

 

而這種書寫方式暗示的是思維上的不同,作者用物理學的解釋做為例子:

七腳族的物理學的確跟我們顛倒……「妳已經習慣用因果關係去思考折射;光抵達水面是因,轉變方向則是果。但是費馬原理聽起來很怪,這是因為它以目的導向的詞彙描述光的行為。這聽起來就像對光束下的上帝戒律:『汝應最小或最大化抵達目的地之時間』。」……我對自己心想:光束還沒選擇要往哪個方向移動,就已經曉得自己會抵達何處。

 

這裡進入一個併呈的時間觀,對七角族來說,時間不是線性,而是同時呈現在眼前。這裡進入到關於預知未來的討論:

    自由意志的存在,代表我們無法知曉未來。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能透過它產生經驗。決斷力是自我意識的與生俱來一分子。

 

以及最後最讓我感動的這句話:

我從一開始就曉得自己的目的地在何方,也選好了路徑。可是我選的究竟是快樂的極值,還是痛苦的極值?我實現的是最大化,還是最小化?

 

以[母親-女兒]的對應,來作為陳述故事的主幹是非常聰明的結構。

母女有著傳承與相似性,彼此關係的連接與斷絕是故事的主幹,更涵涉了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觀。

母親的半生中涵蓋著女兒的一生,知曉一切的母親對於故事的開頭與結尾的理解,正反映出作品中反覆提及的「因果論」和「目的論」的思想差異。

在改變了思想後,在記憶自由穿梭重回開始時,她仍舊選擇了一樣的答案。

在此刻她得心念與七腳族的思想融合為一,在尋找事件中的因果關係並宣告失敗之後,她轉而尋找目的──即使無解,即使最後等著她的是一樣的結果,一樣的痛苦。

 

這故事讓人聯想到傳統希臘神話式的悲劇故事,人們得到寓言,人們反抗寓言,人們實現寓言。

 

在明知結果的時候,你的自由意志已不存在。在你用自由意志去選擇而最後得到的結果,與在得到絕對預知後知曉的結果,其實是同一種結果。命運無法改變。

 

無法改變,但感情依舊是真實的。

 

這種悲愴與極大的愛和痛苦,在帶著同步性的思考中同時被主角和讀者體驗,也更反覆驗證我們生命中無法挽回與終究要面臨的悲痛,正是這種思索與感情,使這篇討論語言和物理學的科幻小說變得極美。

 

很棒的故事,值得推薦。

 

 

另有原作(書)《妳一生的預言》心得,有興趣可見:

https://murasakitobi.pixnet.net/blog/post/457697201-%E5%A7%9C%E5%B3%AF%E6%A5%A0%28ted-chiang%29%EF%BC%9A%E5%A6%B3%E4%B8%80%E7%94%9F%E7%9A%84%E9%A0%90%E8%A8%80--%E9%9B%BB%E5%BD%B1%E3%80%8C%E7%95%B0%E6%98%9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asakito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