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鐘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以上圖片與簡介截取自博客來

 

---------------------------------------------------------------------------------------------------------

 

原先並不想看這本書的,一方面是因為作者的經歷太過黑暗且悲慘,更因為新聞噬血的挖掘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在這樣的狀況下看這本書,只怕自己會被生活中真實的作者經歷給影響,導致憂鬱或是奇怪的聯想。


簡單來說,就是從一個純粹的讀者眼光來看,我並不希望自己在閱讀本書時的心態參有雜質──類似偷窺隱私或是獵奇的心態。因為我非常清楚自己是個好窺人隱私的讀者,在這樣的狀態下,我不想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本書。對我來說,這是對於一個悲慘事件的基本尊重。


我想以作者的心情,大概也不希望大家閱讀本作,乃是基於一種想藉由本書的真實性質產生閱讀八卦小報樂趣的心態,所以或許也算是我個人的潔癖吧──總之,就是我不想看。這是我最初在得知本書時就存在著的念頭。

 

不過,說了一堆理由,為何最後又看了呢──其實只是因為同事說要借我。因為是不熟的同事而且竟然願意出借給我看,所以我馬上就同意了,而且用最快的速度看完。說來說去,其實我對本書還是很好奇的,在看的過程中,我必須很努力才不要被作者的文字拉走,用盡全神心力灌注在作者反覆闡述的痛苦意念之中──雖然我是個好窺人隱私的讀者,但我想,試著去感受作者的痛苦,是我能做到身為一個讀者最客觀的禮貌和尊重了。

 

先從結構談,這本小說分成三層:樂園、失樂園、復樂園


基本上,小說也是按著女主角成長的時間軸去推,童年、少女、最後一章則由彷彿是思琪成長後的鏡子「伊紋姊姊」去推,完成一個殘缺的循環

 

 

我其實滿意外的是,這小說是有故事的,在閱讀前,我把它想成充滿私語、情節破碎的某種難讀的文學作品,不過這小說確實是小說,它有登場人物、也有劇情。


故事從房思琪和好友怡婷充滿文學想像的童年開始,拉到李國華的登場,故事描繪了李國華幾場糟蹋無知少女的過程,其中像線穿針一般穿著房思琪。幾場性愛場景的描繪不但暴力、且有種嗜血的耽美,我很驚訝的是,這故事呈現出來的房思琪其實很單薄──小說有許多她的OS,但OS就像萬花筒一樣碎在各種充滿花與描金塗彩想像的場景之中,我無法了解她的性格與想法,但唯有一點,倒是非常強烈的透露出來,那就是:

 

她非常、非常的痛苦。

 

這是一本書寫痛苦的書。文字很漂亮、很詩意,有時候華麗到讓人覺得炫技且割裂,正因為這種銳利的華美,更襯托出故事要呈現的腐敗的人與事。


以文字來說,這本書很厲害。但以故事來說,嚴格講,這小說的故事並非出彩,它有結構,但不嚴謹,女性人物的聲腔十分統一(就像同一個人在廣播,只是戴上不同的面具),腳色的描繪很難讓人代入(因為我不是文藝少女),有些劇情的安排刻意且單薄,我其實不喜歡伊紋這個角色,對於他跟毛毛的感情更是………但我能體會這是一種很單純的愛,雖然這愛房思琪是永遠也得不到的。


伊紋自始至終都是房思琪的憧憬,伊紋本身也是脆弱無助的,就像是個長大版的房思琪。


這故事書寫女性被壓迫的痛苦,但相對來說,它欠缺一種覺悟或是突破……我不是說一定要期待這種故事中的腳色要展現出對抗的感情,再說我這種想法本來就不適宜套用在本書中,但我仍舊覺得,這本小說的宿命論和悲觀特質相當濃厚,它確實是一本寫得好漂亮、好悲傷的小說,他也控訴了許多可怕的嗜虐的人,如何殘暴的謀殺他人的靈魂,但同時,我也覺得這故事很耽溺,不論是角色、文筆、還是劇情,都耽溺在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之中,這種耽溺注定了本書最後的結局必定會是如此。


也因為耽溺,所以說實話,即使我試圖去想像、體會這份痛楚,但同時我也感到隔閡,因為我終究無法體會那是多痛苦的事,我只知道主角很痛苦,作者也很痛苦,然後本作最爽的李國華一路笑到最後,看完的感覺就是「好慘喔…………」就是這樣。這份無能為力感,可以說是這本華麗到像是空中樓閣的小說唯一接地的部分,它的寫實點在於,它描述了一個,我們永遠也無法對抗的黑暗。這份黑暗侵蝕著全書,造就了「初戀」的華美與荒蕪。


說真的,我確實覺得房思琪是愛李國華的,她因為這份愛而恨李國華與自己,說實話,愛當然也可以假造。房思琪逃避自己被強暴的痛苦,所以假造一份愛躲進去,這份愛到底是真是假,思考這件事,正好也能呈現出故事想表達的那片無邊無際的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asakito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