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到!告!白!了!我!預!約!了!五!個!月!才!等!到!
早在拍成電影之前,告白在日本就已非常火熱,出台版後我興致勃勃地想看,結果圖書館排了20位人潮,後來就忘了,一直延宕到出電影,我又再鼓起勇氣在其他圖書館預約,這時人潮已變成了30人,我就一直等到現在才看到。
之前一直害怕著劇透,拼命閃躲著任何關告白的劇情,結果最後還是忍不住跑去看了電影(喂),結果劇情都知道了(廢話),喪失了讀小說時猜想的樂趣,讓人感到淡淡的哀傷……然而傳播媒介的不同,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與小說相較,電影做了一些改變,使許多細節緊密的相連,比方說逆轉的時鐘、還有幸福破掉的聲音等,個人覺得以原著角度來說,電影改編的很好,演員演技也非常優秀,還有驚心動魄爆破場面,有一看的價值。
至於小說呢,小說同樣很優秀,在不同方面。
個人建議是先看原著在看電影,感覺應該會更深刻更有意思。
(以下有少許劇透)
看電影時,雖然能理解腳色的情感跟個性,但某些轉折點讓人會意不過來,比方說美月好了,一個(視覺上看)很萌的美少女,突然變成露娜希信徒,看電影時讓我感到有些怪異,還有小直殺害母親、以及最後那驚天動地大爆炸,一直給我超展開的感覺,說錯愕雖不至於,但就是覺得好像演的太誇張了,雖然覺得電影好看,但也有「真是太扯啦!」的感覺,有些浮浮的,然而實際看了小說,整個感覺變得很不一樣,以多角度深入每個腳色的心思,手法非常細膩,而許多細節埋藏在字裡行間,在下一篇章時就變成一個情節的轉戾點,寫作技巧精湛,一貫性很強。
因為自己已看過電影,所以前因後果都知道了,但若是初看小說,肯定會被嚇一大跳吧。一開始看會半信半疑,老師是好人嗎?接著下一章情節改變,整個感覺又翻轉過來,這種曲折感真的很棒,可惜我已經看過電影,雖然能想像那種感覺,但無法深入感受,好可惜 囧
整體來說,故事籠罩著一種冷冽的氛圍。每個腳色都運用不同口氣,即使透過翻譯,仍能深切感受到各種心思、各種思緒、各種情感片段碰撞的過程,開首神職者一章寫的真是太好了,每章基本都能獨立成一個故事,組合起來又有不同感受,個人覺得這是本書非常精采的一個地方。
(以下純個人心得)
雖然悠子老師比較恨修哉,但以讀者觀點,小直跟他老媽比較不討喜,看到慈愛者那一章很想從後面跑過去巴母子兩人的頭,尤其是他老媽那種寵溺兒子、唯我獨尊的態度,充滿怪物家長的氣氛,非常惹人厭。至於修哉因為是中二戀母狂變態就不用提了,即使故事有表現出某些引人同情的片段,但加害者的那種心態實在無法苟同。雖然我個人很哈電影裡演修哉的那個小男生啦(喂)。
悠子老師大復仇方面,雖然不是個好的學習範例,但仍覺得老師真是做的太GJ了,很想幫老師鼓掌叫好,老師深沉的悲哀與忿怒,在冷靜的文字間展現,讓人毛骨悚然。
故事沒有直接點出作者是否贊同老師的作法,但是所謂倫理、所謂正義、青少年保護法、加害者、被害人、霸凌,許多議題都包融在裡頭,很適合小組開讀書會討論。個人其實無法真正喜歡上這個故事,或許是因為沒有感受到感動,無法有發自內心的「啊、真是太悲傷了」的感覺,一個好的故事是能讓人感到心痛或滿足的……可惜告白兩者皆無。
沒有憐憫,大概就是這個故事的最大特徵。要說黑暗,好像也還好,如果能把悠子老師演的更心機、計謀更深邃,或許恐怖感能再強一點。
再看這套告白時,不知為何一直想到大逃殺。說真的大逃殺比較好看,關於教育與刑罰,這樣的議題其實能演出更多深沉動人的東西,純然的報復完了,雖然感到痛快,但也很空虛吧,情節翻轉度也不夠,雖然前幾章令人驚奇,但是加害者部份,只覺得很莫名奇妙,尤其小直把女孩丟進游泳池,只為了那無聊的自尊心,動機太薄弱了,很難說服我。當然這些挑剔很有可能是因為已先看過電影的關係,無法以最純粹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故事,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很成功的,而且說真的告白比贖罪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