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完了。由良三部曲也在此完結啦。

依舊是承接著由良身邊的人的視點展開敘述,海德拉裡笨笨的阿春又出現了耶(´・ω・`)
這次伴隨登場的不是弟控哥哥而是由良本尊,上篇故事環繞著雕刻家的疑雲展開,下篇則是承接了賽姬的最終結局

上篇故事很普通,但不會無聊,表現手法比海德拉有趣。情節有點聯想到東野圭吾的秘密,但推理成分是0,就是有點懸疑的故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中的幾場描寫,像是火焰燃燒的倉庫、由良躺在藍色畫布上睡著,以及犀對於藝術追求的扭曲心態,這幾個部份都描寫得很深細,讓人印象深刻。我很喜歡那段由良彷彿要跌近藍色大海中的描寫,燃燒的火焰也寫得非常好

我也很喜歡對於奧菲莉亞的隱喻。因為命運而發瘋的奧菲莉亞,犀認為「那並非是不幸」,不知他指的是因為發瘋而無限趨近於藝術極限並非不幸、還是認為奧菲莉亞發瘋不是因為不幸,而是因為愛?這部分我搞不太清楚。但是奧菲莉亞跟由良之間的指涉很明顯,因為戀人而發瘋沉入水中的奧菲莉亞,與由良的境遇有許多連結之處

最後結局值得玩味。犀抵達了他所仰望的藝術高峰,相較於此,由良仍躊躇不前。我喜歡柴村老師這種暗喻式的寫法,他不直寫由良的內心,而是透過各種不同的人、各種不同的角度與事件,慢慢的逼近由良心中的真實

然後接著就是終篇了。生者的紀念日的下篇,也是跟賽姬關連最密切的一篇。
我很喜歡這篇。雖然跟賽姬比起來,沒有那麼淒艷、也不像海德拉那樣暴虐狂熱(?),但是感覺很深,很慢,很安靜

故事由美術設社員日野同學的角度,去寫他看到的超帥怪咖實習老師由良。
故事主要寫小孬孬日野(欸)如何去勇於面對並保護暗戀的女性,幽靈的傳說牽涉到賽姬。至於「守護遭遇不幸的少女」這點倒也與塞姬緊密聯繫起來。

我很喜歡最後結局的意象。
當絹川與日野遞出花束時,他們同時也完成了吉野彼方的願望。
那是想把不會凋謝的花獻給對方的心願。
當由良承接過花束時,一定也在瞬間了解了彼方的願望。所以他才能決定要繼續畫畫。

那句話真痛啊。「沒有任何人曾在這裡死去喔。」
這句話是由良的心願,也是虛假的謊言。
但是最後他開口說出了彼方曾說過的話,在這瞬間,彼方也獲得了生命,她將永遠存在於思念之人的胸懷中,不曾凋零枯萎。
痛在瞬間達到頂點,同時又獲得救贖。如果連結上篇犀所追求的,在這裡由良也找到了屬於他的藝術的本質。
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局。真的是生者的紀念日呢。

最後由良回應了絹川的請求,承諾他會去當老師。這裡也寫得很棒,很直率,很清爽,非常青春XD
總體來說我喜歡這個系列,共通點就是有股青春感,然後都談到了藝術與繪畫。比較可惜得是沒有神畫主題了XD第一本是賽姬、第二本是海德拉、第三本卻是生者,不覺得標題不夠整齊嗎XD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篇的雕像「黃泉醜女」。黃泉醜女是伊邪那美命派出來追殺伊邪那岐命的使者。整個故事其實主題就是夫妻吵架(咦)

我很喜歡古事記的這則故事。裡頭觸及很多神話母題,像是「吃了黃泉的食物就無法回去」、以及逃出黃泉立誓所代表的光明與黑暗、生與死分離的意象。
伊邪那岐命因為見了死去的妻子伊邪那美命被蛆纏身的模樣而心生懼意,但我每次看這則神話都覺得,伊邪那美命是真的很愛伊邪那岐命,追殺般的派出黃泉醜女,根本就是熊熊燃燒的狂烈愛轉為恨的原因,愛跟恨本就是一體兩面

生者的紀念日中用到了黃泉醜女做為貫串。我想這也影涉了很多情節,更強化了「生者」與死者永不相見的主題。伊邪那美命是因產下火神而死,犀畫的圖是以紅和黑為主調色的女子圖像,某方面來說就像是在描繪生與死的交界之物一樣。
如果說下篇是以「水」為主題,那上篇的主題大概就是火吧?挖掘這部分的細節讓這個故事變得更豐富,很有趣。

話說我查了相關評論,發現海德拉中似乎有暗示一些東西。因為當初兩本隔很久才看,所以沒意會到。還是說我其實有意會到但後來又忘記呢?總之因為隔太久實在記不清楚了,記性差真的很麻煩冏
所以...如果我理解沒有錯誤,吉野彼方的爸爸是....小春的爸爸嗎????呃我真的不確定,但看網路上有沒有人很清楚的講這件事,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抱頭)

然後最後補充,插畫顏色畫錯了....冏
花束的緞帶是藍色不是紅色啊!!!!!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藍色是這系列的主題色,請更正!!!(誰來更正啊

然後整體來說,封面我也是喜歡賽姬>海德拉>生者這樣,循序漸進(什麼)
生者也不錯啦,但跟賽姬比起來感覺稍微....沒那麼有感?而且顏色太多了反而有點刺眼。但還是不錯啦,花束跟內頁插畫也都畫很好。

總而言之就告一段落了。由良的故事。覺得很滿足也很愉快,很高興能看完這一系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asakitobi 的頭像
    murasakitobi

    缺鈣收音機

    murasakito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